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实习生 周玟玟
“今天我们向您汇报!在您的关心和指导下,已经选育水稻新品种32个!”5月22日,是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的日子,在他的母校西南大学,师生们自发举行了系列纪念活动。
西南大学师生们在袁隆平雕像前缅怀袁老。周玟玟/图
研究团队献上水稻新品种缅怀学长
清晨8点半,在西南大学袁隆平雕像两侧,摆放着三排水稻植株,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300余名师生敬献鲜花,缅怀学长。
这三排水稻植株分别为西大8优727、西大6优16、西大9优727等,均为西南大学水稻研究团队培育出的优质、高产、多抗杂交品种。水稻研究是西南大学最早的学科方向之一,水稻研究所自2001年成立至今,已经发展为基于水稻基因功能解析和新品种创制的“水稻生物学创新团队”。
西南大学水稻研究团队负责人何光华教授介绍,水稻团队通过分子育种技术、杂交技术等,已经培育出了优质、高产、多抗杂交品种,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植物新品种权23项,选育新品种32个,特别是水稻新品种富优1号,通过了重庆、海南和广西省级审定,通过了长江上游、长江中下游和武陵山区国家级审定,是重庆市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水稻品种。
“培育出优质、高产、抗逆的优质品种,是袁老当年重回西南大学时,对我们提出的殷殷期盼。”何光华说,每穗粒数是水稻产量构成三要素之一,主要通过改良枝梗性状来提升,然而目前已到达极限,需要寻找新的突破途径。团队大胆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大幅度提高产量的策略——水稻“多花小穗”。经过培育实验,团队已经实现了水稻小穗内可结出两个籽粒,下一步,他们将通过培育“3花小穗”品种,提高每穗粒数,拓展水稻高产新途径。
何光华表示,研究团队将赓续袁老遗志,继续在水稻研究领域深耕,力争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。
袁隆平奖学金已评选出4届
第四届“袁隆平奖学金”颁奖典礼、袁隆平院士事迹报告会、隆平实验班“做一粒好种子”主题班会……西南大学师生组织了不同形式的活动纪念袁隆平院士。
西南大学第四届“袁隆平奖学金”颁奖典礼现场。周玟玟/图
“在这一年里,我从本科生跨到了研究生,也一直追寻着袁老先生的梦想。在科研上我一定会躬耕实践、笃定前行,把科研的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。”在袁隆平雕像前,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2021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学生张帅在说。
上午九点半,隆平楼204报告厅举行了西南大学第四届“袁隆平奖学金”颁奖典礼。西南大学水稻研究团队负责人何光华作了主题为“缅怀学长,接续追梦——泥土中的梦想”的报告会,分享了袁隆平院士2000年至2017年期间多次回母校的经历。
据了解,2016年袁隆平院士亲自回到母校捐资设立的“袁隆平奖学金”,用于奖励优秀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。截至今年,已评选出四届,共有38名优秀学子获此殊荣。
标签: #三农快讯
郑重声明:图文由自媒体作者发布,我们尊重原作版权,但因数量庞大无法逐一核实,图片与文字所有方如有疑问可与我们联系,核实后我们将予以删除。
猜你喜欢
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申明 农业在线 广州小漏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06251号 “双通道”新特药DTP药房全农网